2008年春,北京三联书店的签售现场气氛热烈,洪晃一边签名一边半开玩笑地说道:“我妈这辈子,就是太把男人当回事!”她一边把签字笔放回桌子财富配资,一边带着一丝无奈和调侃的语气。虽然周围的读者听了觉得似乎只是轻松的玩笑话,但大家心里明白,洪晃一直以来都是敢于直言的出版人。其实,这句话背后透露的是母女两代人对于情感选择、时代变迁与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和不同回应。
要追溯这个故事的根源,得从1942年的上海说起。当时,年仅八岁的章含之被养父章士钊接到了家里。章士钊是一位北洋政府的旧臣,虽然在政坛颇具影响力,拥有不小的声望,但他对家庭的关爱却远不如对外的责任与抱负。小小的章含之在书香门第中长大,然而孤独和缺乏亲情成为她生活的主旋律,这也为她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。
1949年临近年底,寒冷的北京冬夜愈发刺骨。北外校园内举行了一场圣诞舞会,五光十色的灯球在空中旋转,悠扬的《Blue Moon》曲调回荡在耳畔。在这片绚烂的灯光中,章含之身着一袭白裙,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北大高材生洪君彦。洪君彦一开口的英语虽然生硬,却让她心里一动:“May I?”那一刹那,似乎预示着两个世界的碰撞与相遇。从此之后,两人开始书信往来、散步聊天,频繁参加各种讲座,彼此的感情悄然升温,浪漫仿佛电影般展开。
展开剩余77%1957年,这对情侣终于走到了一起,领了结婚证。然而,那一年社会气氛异常紧张,反右风波一波未平,许多人开始感到政治环境的压迫。章含之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,尽管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,但她却没有太多去顾及政治带来的威胁。四年后,他们的女儿洪晃出生。表面上看,家庭是温馨而完整的,但实际上婚姻中早已埋下了裂痕。洪君彦是一位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学者,性格内向,木讷,而章含之则在外交学院从事口译工作,正值事业高峰期。两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,误解逐渐增多,安全感开始悄然流失。
1971年,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步破冰,周恩来总理开始寻找英语能力出众、政治可靠的口译员。毛主席亲自决定:“让小章去。”这一决定,成为了章含之人生的重大转折。她第一次随代表团赴纽约,亲自参加了联合国大会。那时,乔冠华在谈判桌上风头十足,五十多岁的他一边吞云吐雾,一边滔滔不绝,气场十足。而章含之刚刚步入三十岁,虽然年纪尚轻,却临危受命,冷静地坐在翻译席上,她平静的外表下,内心却翻涌着激动与紧张。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,乔冠华向她问候:“北京的天冷了吧?”这句简单的问候,却让她感到久违的关注与温暖。
此后,两人开始频繁联系,感情逐渐加深。章含之最终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,虽然理由写得很笼统——“感情破裂”。1972年,他们的离婚手续顺利办妥,而洪君彦也默默地接受了这一事实。外界对于这段婚姻的解读各异——有人猜测是章含之嫌弃丈夫清贫,或者他心有所属,移情别恋。然而,许多年后,洪君彦在文章中回应道:“她总是冷冷地走进走出,好像我不存在。”真相早已迷雾重重,谁也无法明确说清。
1973年12月,章含之与乔冠华低调地结婚了。婚礼没有过多的铺张,只有一张简单的合影,背景是一棵冬青树,寒冷的季节里,身穿西装的乔冠华与穿着呢子大衣的章含之在镜头前微笑,虽简朴,却掩不住两人眼中的炽热感情。然而,幸福的时光并不长久。1976年,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乔冠华因为政治原因被牵连入狱,接受审查,章含之也难逃牵连,日夜忙于写大量的审讯笔录。她在审讯室门口轻声对丈夫说:“撑住。”这简短的两字,外人听来平静无比,但乔冠华却在她的注视下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1978年,乔冠华终于解除审查,然而此时他已被病魔侵袭,胃部被切除后,身体极度虚弱,体重骤减十多公斤。章含之毫不犹豫地全身心投入到丈夫的护理中,白天陪他聊天,晚上给他读文件和英文歌曲。在这个时期,尽管生活艰难,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愈加深厚。1983年9月22日清晨,乔冠华在301医院病房中悄然离世。章含之紧握着他已然冰冷的手,痛哭得无法自已。
接下来的二十五年,章含之独自一人,与无数回忆为伴。她搬回到北京的鼓楼东大街,住进了一座四合院,开始写起了回忆录《往事并不如烟》。书中,她既写了与乔冠华的爱情,也写了自己在情感上的冲动与坚守。她反思着自己那段与男人纠缠不清的关系,认为母亲对于情感的执着其实源于对生活的恐惧和对温暖的渴求。洪晃曾在私下里调侃:“母亲写得太用力,总是把男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。”
洪晃的童年充满了在外交公寓中四处迁移的记忆,父亲的身影对她来说模糊而遥远,继父乔冠华则更多地是个值得敬仰却不太亲近的人。成年后,洪晃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母亲的情感选择,认为母亲身上的缺失与情感的依赖,既来自传统家庭的束缚,也与她所在时代的动荡密不可分。洪晃认为,章含之之所以“太把男人当回事”,其实是由于她对失去依靠的深深恐惧。
值得注意的是,章含之并非只有情感方面的困扰,她在政治和职业上的成就也不容忽视。她曾主持过亚非拉的记者招待会,冷静而敏锐地应对西方的各种挑衅;她也曾参与《中美建交公报》的草拟工作,每一个词句、每个标点都经过仔细斟酌,显示出她在专业领域的深厚功力。遗憾的是,公众更多关注的是她的个人情感,而忽视了她在职业上的锋芒。
2008年签售会结束后,有读者问洪晃:“如果回到1972年,你会劝母亲不要离婚吗?”洪晃摇头:“我劝不了,她的一生从来只听自己内心的声音。”说完,她转身离去,背影干练而果断。
2011年1月26日,章含之因病在北京去世,享年77岁。在她的葬礼上,外交部的老同事们在墓前默默敬礼,乔冠华的朋友们也送上了白色百合花。洪晃将母亲的遗像放置在骨灰盒上方,低声念道:“Rest, finally。”这份告别充满温柔与安慰,仿佛给母亲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。
历史或许没有标准答案。章含之的一生经历了时代的起伏财富配资,也做出了许多个人的抉择。有人或许会质疑她的执着,认为她过于依赖
发布于:天津市大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